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5大问题
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5大问题 1.囿于创业管理的“创业学”教育 在我国现有高校中所开设的有关“创业学”的课程,大多采用了国外创业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即中小企业的创业管理。以美国的杰弗利·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合著的“创业学”为蓝本,选择性修订和编写有关商机选择、创业者与创业团队、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创建与运营、企业核算与清算等方面的教材和讲授其内容。虽然也有当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的译作发行,但是,作为创业教育的精髓“创业精神”的教育来说,基本上是停留在专题讲座或创业动员之层面,未能将作为一门体系化的课程来讲授。以“分立”的板块和“应然”的面貌出现,对蕴含其中的内在关联与逻辑顺序没有予以充分的展示,缺乏让理性认肯的“必然性”力量。 2.草创的知识体系与教材体系 对创业者的精神与心理的培养和与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结合,强调创业实务与案例的分析与讲授和对创业教育与创造学、成功学、人才学、环境学、哲学和法学等方面的交叉与融合的探讨研究,这其中所阐述的知识体系或教材体系多是以“分立”的板块和“应然”的面貌出现,对蕴含其中的内在关联与逻辑顺序没有予以充分的展示,缺乏让理性认肯的“必然性”力量。 3.有待确定的“创业学”的学科归属 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中,“创业学”和创业教育,只能以“课程”的方式或教育活动的方式在大学里进行。 4.功利性的创业教育观念 尽管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与学者在极力倡导、研究与推动创业教育,但是,就其具有普遍意义来说,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大学的教育行政、教师和学生的层面上,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性认识尚未形成。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动机与目的,大多属于“感性的功利”。 5.匮乏的教育资源 匮乏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任何一种教育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初创性,决定了它的师资队伍的匮乏性。短缺的创业基金:创业基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又称之为风险基金,它是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将各个投资者彼此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投资专家运作和管理,主要投资于那些尚未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新兴企业,通过被投资企业的高速成长和资本增值来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种特殊投资基金。难以提供的创业基地:大学生或应“挑战杯”,或应自己的追求而就的创业计划,是他们创业的行动框架,是成就理想的“思维设计”,创业基金是他们的“思维设计”可得以行为化的“物质能源”,创业基地则是他们行为化的现实空间,这是具有逻辑继起性的一个整体,这是任何种类的创业实践都必须依赖的基本前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