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成怀柔在线生活网会员,有您我们更努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红螺寺史括
红螺北国鸣,源起佛图澄,感梦寻中土,佐帝石勒行,
随驾助北征,陡见山如鹏,决意此建寺,夙愿成首功。
李唐改怀柔,扩寺佑一统,金皇派佛觉,宣学法席盛。
元发榜示碑,划界保安宁,云山实官僧,兼领大司空,
及老螺山隐,光业布道功。英宗来降香,隆恩书重名,
护国资福匾,见字如正统。天启挂大钟,隔代缢思宗,
多尔衮执政,授匾大光明,康熙赏竹后,立碑有嘉庆。
际醒辟道场,发扬净土宗,福田三善事,固守成传统。
印光驻修业,六年有大功,辞转江浙去,展学播寺名。
晚清慈禧来,迭赞杏竹松,留墨福寿宝,屏风莲灯赠。
今世续开发,三教合一盛,整理行研究,文化大传承,
名贤张协会,合纵八方应,群策集群力,肝胆济和衷,
联臂兴义举,积德万代名!
附注:
1、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西域高僧佛图澄东来中国传教,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优礼,遂在后赵国境内弘法授徒,广建寺塔。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以“神异”著称的第一个僧人。据《高僧传》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神通广大的高僧。西晋末年,佛图澄由于感梦来寻找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二十余年无果。东晋咸康四年他跟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来到渔阳城(现怀柔地区),发现红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触地印”瑞像,此山暗契圣教,瑞显佛仪,恰合他感梦之境,于当年创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现在的红螺寺。
2、大唐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根据《中庸•哀公问政》中“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寓意,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实行“怀柔政策”,使其归附自己,这是自汉代以来首次将“以战为主”改为“以和为主”的政策。在李世民的恩允下,北方少数民族靺鞨族8000多人,内迁到怀柔桃谷山定居。唐皇朝拨款,将红螺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希望红螺寺能为皇室社稷降祥赐福,以求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天下统一。
3、金世宗完颜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将当时皇室最权威的大圣安寺住持高僧佛觉禅师派往红螺寺做主持,以示金朝皇恩浩荡,金皇统治如佛之慈悲。佛觉禅师在红螺寺讲学多年,法席盛大。
4、在元代成吉思汗时期,为保护红螺寺,以法典《大扎撒》为依据,发布镌刻“榜示碑”并安放于寺庙山门墙上。“榜示碑”概述了红螺寺本系皇家寺院,是为皇室祈寿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对本寺非理搔扰,并确定了寺庙的界限和土地树木等,不得侵占、砍伐。
5、元代的云山禅师是主持皇室祠庙大圣安寺的高僧,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请教,云山当时还领有荣禄大夫大司空的官衔,是皇上的政治顾问,常解答皇帝对有关时政的咨询。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皇上恩准云山大师归老红螺寺。云山大师到红螺寺后用累朝所赐金银珍宝,又向社会募集部分银两,再次修缮了红螺寺。因为红螺寺是北方佛教的发祥地,是十方常住寺,同时还是云游僧人学习进修佛学知识的寺院,使得来这里学习的僧人非常多,所以在红螺寺西侧的甘涧峪沟内建有寺庙群,号称“二十四庙七十二庵”,都是红螺寺所管辖的下院。
6、明英宗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皇室为成婚大礼大修佛事,出资重修了红螺寺。明正统年间,皇帝英宗朱祁镇来寺降香,在看到佛顶放光后,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之像,龙颜大悦,特亲笔赐“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现此名仍刻于红螺寺山门上。明熹宗皇帝朱由校于天启五年(公元1626年)赐红螺寺一口“天启大铜钟”, 至今已有着370多年的历史,现存放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内。
7、清摄政王多尔衮为保大清江山永固,朝拜红螺寺后亲笔题匾《大光明藏》并挂于大雄宝殿。后匾额随大殿拆毁而遗失。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康熙帝圣驾红螺寺降香,在寺前竹林西侧的山亭中设御座赏竹。清嘉庆年间为了保护红螺寺庙产,在大雄宝殿前设立了“四至石碑”,碑文中明确红螺寺八个方向的范围界限。此碑现仍立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前。
8、清嘉庆年间,际醒大师在红螺寺创建净土道场,弘扬佛法,救世度人。大师苦心经营勤俭持寺,募置大量土地为永久之计,创造并实行了“福田制”这一善举。当时红螺寺共拥有约360顷的田地,把这些田地以低廉的租金交给农民耕种,红螺寺用收取的廉价租金除部份供自用外,其余的均用于为百姓做善事。在实行“福田制”之外,还在寺内设“舍粥场”赈济孤贫;每年腊月二十五为附近穷苦百姓送包饺子的白面;开设药房炮制观音普济丹,舍药救人。“舍粥、关面、施药”三件善事也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下来。红螺寺“福田制”和“三善事”等善举的实施,维护了一方平安,造福了一方百姓。
9、光绪二十三年(1887年),印光禅师26岁时闻红螺寺为专修净土道场,于是不辞万里劳苦,从湖北竹溪莲花寺来红螺寺参学悟道。他如饥似渴地攻读醒公传授的遗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立大志一心念佛,六年后净业大进。后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再后又至报恩寺,开始对众开示,并设立净土道场。为此,世上留下了:“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印光大师被誉为:民国以来第一尊宿,列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10、清末慈禧太后也曾朝拜过红螺寺,对红螺寺神奇的“竹林”、“古银杏”和大殿后的“藤缠松”景观赞不绝口。在寺南的青龙山观看寺庙全景时,发现红螺寺群山环抱、藏风聚气、祥云笼罩,是一处风水宝地。慈禧太后许愿希望香火旺盛的红螺寺能保佑大清江山,并重赏了红螺寺。慈禧写了“福”、“寿”两个大字,挂于寺院东跨院的客堂,回宫后不久又差人送来了“四扇玉屏风”、“九曲莲花灯”两件重宝,玉屏风摆在了客厅里,莲花灯挂于大雄宝殿内正中的释迦牟尼像前。
新密诗人周润年(原名周建松) 2014年2月22日17时成于新密
|
|